客服热线:0571-86056609 86059660

土壤修复呈现盛世景象 技术掣肘破题在即

发布时间:2016-11-01 点击次数:1855

  目前,我国土地污染尤其是耕地污染总体形势已十分严峻,由此引发的农产品安全问题以及群体性事件也逐年递增,让人防不胜防。
  据悉,我国北方多为碱性土壤,南方多为酸性土壤,土壤酸性和碱性过大都会影响农产品产量、质量,土壤酸化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一些地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业界预测土壤修复产业将成为环保领域的又一个万亿元级的市场。
  在“十二五”规划不曾有相关政策到“十三五”规划提上议程,作为重点项目,2016年5月底,随着国务院“土十条”的落地与执行以及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和方案,土壤修复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有了政策导向,接下来就该资金上场,目前由于土壤修复仍处于萌芽发展阶段,市场资金的投入还没有完全被打开,现阶段还是主要依赖于财政部拨款。土壤治理具有持久性、长期性等特点,所需资金巨大。
  就数据统计目前土壤修复的市场空间不过50亿,而国家财政部在五年计划内实施2万亿的财政援助,年均就是2000亿,这是多么庞大的增长空间啊,随着土壤修市场的打开,各路资金让步进场,其增长空间还有进一步打开的余地同时。
  中国环保在线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以工商业反哺农业,通过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土壤改良和污染治理工作。
  此外,土壤修复技术也是我国土壤治理工作推进的一大阻碍。国外土壤修复已有40-50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专业化和实用化的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完备的修复产业链和修复市场,具有成熟的修复工艺、配套的修复材料、成套的修复设备、高素质的咨询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研发和工程化应用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
  当前,我国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所使用的技术,基本上由国外引进。但土壤污染有其特殊性,由于土壤污染存在巨大的空间差异,导致我国的土壤修复不能直接照搬国外的工程技术。而目前,我国土壤修复技术仍停留在实验室水平,缺乏经济有效的土壤修复产业化成熟经验,土壤修复面临修复人才和技术短缺的问题,即便投入大量资金,也会因为技术不对症而导致污染场地修复达不到预期效果。
  总体来看,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确实存在诸多亟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如果任由其存在下去,必将严重制约土壤修复市场的健康发展。“想要抢占市场先机,重视技术创新,并通过不断优化改进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是企业发展道路上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具备了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市场价值。”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如是说。
  环保市场之大,土壤修复市场之大,令人惊叹不已。只是,在在许多人谈论这个超10万亿元规模的巨大“蛋糕”该怎么分的时候,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冷静的、审慎的态度,甚至要感到担忧:目前许多人只看到土壤修复市场这块“肥肉”,却忽略了伴随的风险和责任。
  自2012年以来,土壤修复项目的参与者便不断增加,有不少土壤修复技术和相关项目经验丰富的企业,都在这片蓝海中分得了一杯羹。同时,万亿市场的红利,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而良莠不齐的参与者也使得整个市场混乱无序。
  要本着“一次修复永久负责”的精神开展污染土壤修复,组织事后评估,严防事毕祸在。由专家团队检测认定修复是否符合标准,明确专家对自己作出的结论负责,避免专家验收环节“放水”,确保污染土壤修复不煮“夹生饭”、不走过场,确保凡是通过专家验收的修复场地都是放心地。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5233号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